长久以来,博物馆一直是枯燥冰冷的代名词,但是南京博物院的参观,却刷新了大家对博物馆的固有印象。12月21日,我校万琪、吴云娇、彭静岑三位老师参加了常州市教育局与常州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博物馆园丁第三期活动,冒雨前往南京进行了一次难忘的精神之旅。
特展:“法老•王——古埃及文明和汉代文明的故事”
公元前1000年左右的埃及女吟唱者,被18层亚麻布层层包裹,象征古埃及人对往生之人的敬重;出土于西汉江都王刘非墓中的金缕玉衣,则以另一种形制,传递出2000年前的中国人对向死而生的愿望。一进入“法老•王”展厅,这两件展品就吸引了人们的目光。两种对于死者不同的保存方式,彰显了古埃及和中国两种文明对于死后世界的不同态度。
在讲解员的介绍下,大家关注到本次展览采取古埃及和西汉帝国一一对应的方式进行陈列,从数量、规格、空间布局到文化内涵,基本都是对称放置。观者可以看到木乃伊与金缕玉衣、古罗马宝石项链与西汉组玉佩、埃及人像和西汉陶俑,壁画中木乃伊主人的苏醒复活图和帛画中的升仙图,还有两国的生活器物……所有种种,在汉帝国与古埃及之间,有着无尽的相似与差异。
大家一路惊叹于两国古人的精湛技艺与智慧,也纷纷讨论要将这么有营养的展览推荐给学生,让他们也能爱上“博物馆“这本极富魅力的书。
“历史馆”、“数字馆”、“民国馆”
由于时间限制,下午对于博物馆的参观比较仓促,但即便是走马观花,大家也体验到了很多。历史知识得到了更新:历史馆中,新石器时代的人面兽面组合纹玉琮、西周的鸡蛋、西汉的金兽……一件件展品以时间为序讲述着江苏的文明发展史。对博物馆的认识得到了更新:数字馆里流动的名画、互动的体验……各种影像设备的运用,让博物馆变得更为有趣、好玩,令人流连忘返;民国馆的“昨日重现”更是厉害,旧时的街灯、大戏院、火车站、银行……一一在你眼前呈现,打扮摩登的化妆品店老板娘更是让你有穿越之感。
时代在更迭,博物馆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研究之处,它也悄然改变着自己的面貌,以更让人接受的方式传递知识、传递文明。作为教师的我们亦是如此,需要持续学习,用新的知识、方式、理念来启发学生,传承文化。虽然下着雨,教师们却因此次博物馆园丁活动收获颇丰,希望以后有更多机会参观博物馆等地方,拓展视野,丰富知识。

